Foto: T.Ammerpohl © Dave St-Pierre
舞蹈開始的20分鐘,簡直回到上世紀初美術運動,達達主義著名混亂的「達達之夜」場面。在約200人的小劇場中,主持人直接挑釁觀眾、反諷古典芭蕾場景、6個脫光衣服的裸男混在觀眾席中叫囂、大膽用各種姿勢在觀眾腿上爬來爬去、並做出各種誇張的X級動作、女舞者身上的衣服也剩下不多、重點位置都看得到、她們舞台上、舞台下跑來跑去、狂吼互罵拉扯、裸男們拿下頭上假髮、放在那話兒作口交狀、最後從自己嘴巴出現xx、女主持人愉悅品嚐自己脫下的內褲、女舞者拉下內褲直接用力x蛋糕許久、最後還從下面掏出櫻桃、問有那位觀眾想吃...。
那觀眾呢?主持人一開場就宣布這裡沒有第四面牆、會有很多裸體場景、但觀眾可以動手碰演員。我隔壁的隔壁坐著一位美麗的法國年輕女明星(觀眾),她開玩笑拒絕裸男爬過她的腿上,結果經過交涉後,裸男可以通過,但他故意把屁股停在女明星的面前,一面跟他臉位置的觀眾聊天。一位觀眾受不了裸男屁股在他演前搖來搖去,開心地賞他屁屁兩巴掌,我隔壁的台灣妹妹,很含蓄地摸了帥哥的...頭髮...。但大部分的觀眾如我一般,驚嚇、尖叫、狂笑、但完全不敢碰眼前赤裸的身體。
一陣混亂之後,主持人又開口了,她恭喜我們觀眾,經過這20分鐘後...還活得好好的。
這是加拿大年輕編舞家Dave St Pierre的新作«Un peu de tendresse,bordel de merde!»(《一點點溫柔,他媽的亂七八糟》)2006在法國首演的場景。上禮拜演我看的是《Pornographie des âmes》(《色情的靈魂》)2004,這隻舞作我2年前就看過了,但再看一次還是很震撼!不過這次以比較理性的角度,解析他舞作的結構方式。
看完不禁還是要讚嘆,真是位大膽的天才編舞家,雖然採用一群舞者裸體的方式,顯得極端挑釁與驚世駭俗,不過他卻以這種混亂的反叛,重新定義關於舞蹈中的身體。更重要的是--還能保持娛樂性十足的效(笑)果,一併顛覆了上個世紀關於「顛覆」的古典姿態。
在舞蹈的歷史上,編舞家都將身體裝進某種形式之中,舞者的身體是為了形式而服務,展現的是編舞家想像中的「美」,於是當然有不符合標準的身體被排除,但很少有編舞家以「平等」的方式,展現舞者個體本身的美,這樣的前提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美的。
最近看了一篇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發人省思的專訪,他曾說過:「有個繁榮忙碌的藝術市場,也不意謂著總是有藝術發生」。我頗能感同身受,來巴黎表演看了不少,發現大部分的表演,其實都被框在某種形式中。譬如說「舞蹈」中的身體,我常不了解舞台上的舞者,到底想跟觀眾展現什麼?精湛的技巧?華美的構圖?豪華的舞台?還是賣知名度而已?而我只是看著舞者一直動,拼命的跳,矯揉做作,一種死掉的身體,毫無意義。
這裡缺少了一種與「藝術」的連結性,少了這個連結,只是號召觀眾來看我(舞者)在複製所謂的「舞蹈」,不管是古典、現代、芭蕾或者街舞,頂多完成了娛樂這項基本功能,離藝術還很遠。尤其表演藝術是一個活的藝術,跟文學、美術不同,一定隨著時空變遷而有所改變,基本上是很「政治」的,譬如今天上演原版的《胡桃鉗》,我們不可能重現原版《胡桃鉗》的舞者、觀眾和社會時空,於是今日這群舞者、這群觀眾、所構成的這場演出,跟當年的那場,在意義上是完全不同的。
這其中有一個神奇的關鍵點,可以讓舞者的身體復活,就是編舞家的當代觀點(這當然是政治的,但無關舞蹈形式),Dave St Pierre就是深知其中奧妙的編舞家。他走在真實的當代思潮,直接將舞者的衣服脫掉,遊走於藝術、色情 / 正經、搞笑 / 假戲真作、真戲假作 / 之間,不斷挑戰觀眾關於劇場、舞蹈、身體、甚至觀眾本身位置的界線。而這所有的答案,他並沒有在舞作中回答,他只負責提問。但他也用兩個人的擁抱,這個身體最直接、最平常的動作來串連舞作,傳遞關於人類情感的深層渴望,性感舞作的結束,竟是深沈的感性。
原諒我沒傳述太多舞作的內容,一來可能會出現很多XX之類的限制級符號,二來說破了少了欣賞時的笑果。我想他的舞在台灣演,一定被衛道人士給罵慘,不只脫衣服、還帶動作,簡直敗壞善良風俗。這就是政治,讓創作者被框在某種形式,無法接近藝術的政治(藝術禁談真實、關進上個時代的美學)。我前面提過,他的舞作,連知名女演員都慕名,趕來郊區小劇場共襄盛舉。這裡再給一段Dave St Pierre接受加拿大電視節目的訪問影像:«UN PEU DE TENDRESSE, BORDEL DE MERDE!»(有部分舞蹈畫面)。
這樣或許可以減輕一點我們對「裸體」與「色情」的反射性焦慮。
【警告】以下影片皆十八禁
☆la pornographie des ames selon st pierre
☆Dave St Pierre - La pornographie des ames
我不只摸他的頭..髮
回覆刪除還有他的背啦
說真的 很怕亂摸會讓他們覺得被侵犯了 因為我們的框架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咩...
阿 跟你看戲真好
非常享受你的觀點
可惜那天沒能多討論一些
祝你星期三看戲愉快
我在十月份的表演藝術雜誌裡看到Dave St Pierre的«Un peu de tendresse,bordel de merde!»,那時我想著,這支作品是在台灣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那時我對Dave St Pierre充滿極大的好奇心。就像你形容的〝大膽的天才編舞家〞,他的作品和台灣人想像的〝舞蹈〞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回覆刪除「譬如說「舞蹈」中的身體,我常不了解舞台上的舞者,到底想跟觀眾展現什麼?精湛的技巧?華美的構圖?還是豪華的舞台?而我只是看著舞者一直動,拼命的跳,一種死掉的身體,毫無意義。」
你這段話說的非常地好,我覺得甚至可以好好去問一些舞者,「你到底在幹嘛?你知不知道你在幹嘛?!」
很多舞就是這樣,創作者大概想講些什麼在10分鐘內觀眾大概就知道了,接著就只能坐在椅子上看〝身體〞,「哇,這舞者彈力很好!哇,她爆發力好好!~喔,原來是北藝大畢業的呀,難怪。」......沒有什麼可吸收、可打入心臟的。
這樣的情況,我想台灣應該還會持續個幾十年......
回liebe:原來妳有偷摸帥哥的背,我是比較想摸他的屁屁,可惜膽子太小,呵呵!我還要多謝妳幫我買票,不然錯過這場,我一定會遺憾的。
回覆刪除回Lucia:原來表演藝術有報導,網上找得到嗎?好想看說。
回覆刪除我想Dave St Pierre的舞作,只是同步反應時代,台灣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舞蹈,因為這個圈圈的從業人士,心中自有一個美學標準,裸體、挑釁不在其標準之內。
不只是北藝大(我的母校啦!),很多大咖編舞家都是如此,靈感沒了、邀約又多,就偷懶依附形式就好,反正觀眾一樣鼓掌叫好。
台灣缺乏的不是舞蹈技巧,而是舞蹈觀念,我們的師資輩當上老師之後,觀念就不常update了,更別提培育出來的學生,我曾在母校辦的一個國際舞蹈學校的交流演出中,讚嘆北藝大的舞者技巧真是一流,完全不輸其他國籍舞者,可為什麼就培養不出好的編舞家,一個林懷民撐全台灣。
我的觀點或許有些激烈,但十分歡迎大家來討論。
我是世偉...
回覆刪除終於找到你的blog,就把我嚇了一跳!
有這種戲在巴黎演也不跟我說,
我最近被文本戲搞地很煩ㄟ...想有一點純視覺的享受
看來有多交換一下巴黎演出資訊
不然我都得硬吃法文朗誦,而無法有視覺饗宴了
(泣...........)
對吼~世偉,都沒給你這個網誌...,歡迎來坐!
回覆刪除我一直想在網誌上弄一塊看戲行事曆,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弄?看看我利用假期試試,這樣就可以跟大家交換資訊了。
然後我也看了不少文本的戲,需要點時間消化,有靈感的時候也想寫寫。
今年的戲,預約的全看完了,真的看到快吐,要不是有這種光屁股的好戲,真想少進劇場。唉!這可就是劇場迷人之處---給我一場好戲,我全部都給你。呵呵!怪肉麻地~~
你的觀點我非常認同,在台灣做舞蹈或看舞蹈會有種在死胡同裡繞永遠繞不出去的黯淡光景。
回覆刪除最大的原因是1.編舞者被〝圈圈裡的人〞擋住,他們會覺得你是來亂的。照前人的作法做,你安全,我保命。2.台灣百分之90的普羅大眾是看〝品牌〞的,牌子大、人氣旺,你放個屁大家都覺得是香的,完全沒有自我評判能力。因為我們的文化環境裡沒有藝術人文的養分,誰起鬨說好,大家就盲目地說好,大概是擔心發出〝看不懂〞或是〝搞什麼啊〞的訊息時,會被人用鄙視的眼神投射出〝你好淺,怎麼會不懂〞的白眼吧。3.就是你說的,一年得量產7、8支作品和多個團體及單位合作的編舞者,要怎麼沉澱思考出好作品?只能看到編舞者舊作或是他人作品的影子。而當上師長後,包袱也更重了,藝術家是很難為人師表的。
似乎我也相當偏激喔。
對了,《溫柔一點!該死的!》在表演藝術雜誌上,僅有四分之一版面的報導,加上一張半版面的照片,是德國柏林「Tanz im August」舞蹈節的綜合報導。網路上應該看不到吧,不過你可以找找看。
想必也是圈內人,切中要害。我瞭解的法國優秀編舞家,通常會被舞蹈中心、劇院聘去當藝術總監及編舞,畢竟教學和創作是兩回事,編舞家也會開工作坊,內容都是跟他編的舞有關,但不是去當舞蹈基礎養成教育的老師,這其中是有很大差別的,學院中是學習古典、經典,工作坊是開創未知。
回覆刪除可惜台灣藝術環境真的太淺太薄,很難支持一個全職編舞家,於是他們得兼學院教學及創作,真的很辛苦!
我比較希望看到的是這些...大師,回到藝術本身,任何功名、利益都是短暫的,只有誠實面對藝術本身,才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當然,真正的大師是稀有的,因為才華是上天給的,但是「態度」卻是可以自己掌控。
呵呵!喝太多紅酒,發言有點嚴肅...。
我喜歡工作坊的概念。
回覆刪除68先生應該是學戲劇的吧,可是卻從你的文字裡發現很多舞蹈人缺乏的觀點與見解,應該也可以這麼說,是很多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所缺乏的。
我從小學舞蹈,大學也唸舞蹈,但跟你不同母校,我沒考上。
最近剛完成了一個補助的案子,所以對很多事情很無奈
多寫點看演出的文章吧。(尤其是會被圈內人擋下來進不了台灣的那種,就像台北拒絕巴黎捷運要送給的禮物)
沒錯!我是戲劇系畢業、主修導演,但之前是想當舞者,無奈機緣不佳、學芭蕾時老是被嘲笑,於是降級學戲劇 ..(冷~)、並與芭蕾結下樑子..(更冷~~)。
回覆刪除總而言之,我喜歡舞蹈、美術、文學、音樂、喜歡身體在劇場中展現觀念。
我之前也組過一個劇團,演了5齣戲,不但沒領過一毛錢補助,更敗掉我不少精力與熱情,心力交瘁、簡直是逃到法國來的。
藝術家是件需要才華、體力與耐力的工作,靠的是一份痴人的信仰--相信自己還有上項的條件,不然藝術這行太辛苦、把她當副業就好,尤其在這座太沒想像力的島上。
我會盡量的寫,在夢想還有溫度的時候!
根據歷史統計,正正規規自小走這途,一路順順利利無風無雨的,通常畢業後好運就結束了。起不來呀,這種人起不來。
回覆刪除怪咖跟大師以及天才很少有這類的
藝術家回憶錄裡好像沒出現過「我的人生一向很平順」,短短三頁就結束的
所以你很有希望!
我的大學主修老師在我的畢業製作節目單上,說我是純樸的劇場工作者。可沒說我有啥天分?
回覆刪除不過劇場這個黑盒子倒是對我充滿了魅力,每次一踏上去,就感覺人生好有力量。所以路是自己選的,辛苦是心甘情願。
多謝Lucia鼓勵,大家都加油,搞不好有機會合作。還有,聖誕快樂!我親愛的讀者們。
最近較忙
回覆刪除沒什麼上網的時間
趕快來祝福你新年快樂
希望新的一年
Mr.68能夠心想事成好運連連
另外
"台灣藝術環境真的太淺太薄,很難支持一個全職編舞家"
說的很貼切
不過不只在舞蹈方面
在整個文化圈都一樣
2000年後更是每況愈下
"編舞者被〝圈圈裡的人〞擋住,他們會覺得你是來亂的。照前人的作法做,你安全,我保命。"
這個說法好實在
完全符合實際情況
不只在舞蹈圈
跟上面說的一樣
在整個文化圈
都是一樣
你們說的都是台灣現況的根源與悲哀
大家都在裡頭
才會感受的這麼深入
可惜
那些"握有權勢的人"根本不想也不會放手
我沒有喝紅酒
倒是喝不少咖啡
哈哈哈
我常常有個疑問?我們幾個在這裡提出的,其實也不是什麼艱深精闢理論,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看到的現況。可為什麼那些當教授的、當專家的、當官的看到的都跟現況差很遠呢?
回覆刪除賣咖啡說得對,其實整個文化圈都一樣,我要加一句,整個台灣官僚體系的每個細胞都一樣。很多年前我看龍應台的「野火集」熱血沸騰,覺得她人在歐洲,看到人家的進步,點出了我們的問題。
可多年後,她也紅了,官也當了,成為專家後反而閉嘴了,好像當年她看到的問題,今天已全部解決?
舉龍應台只是一個例子,有更多的博士專家,是從頭到尾視而不見。
事情的運作總有個道理,叫做專業。讀書就是去瞭解那個道理,成為專業。不按道理走,不尊重自己的專業,叫做虛耗,台灣目前就是在虛耗。
所以無奈的我們只好繼續喝咖啡、繼續喝紅酒、繼續寫很少人看的網誌,呵呵!!
祝大家新年快樂!
純樸的劇場工作者,我覺得我們只能從這虛耗的台灣藝術環境裡面學到一件事,那就是「看開」。雖然這樣說感覺很沒有志氣,但好像也只能用這兩個字支持自己繼續走下去了。不然該怎麼辦?跳海自殺以死為鑑嗎?Who care?!
回覆刪除仿一句龍應台的話,「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我氣啊,我氣得不得了
看到你寫的2008年看戲報告後,再看完兩廳院3月份的節目簡介,我又更無奈了
因為好像除了台北國際藝術節能看之外
其他節目真的無聊透頂,就舞蹈來說只有一些坊間舞蹈社的成果展
幹,我看這幹嘛?
雖然比起沙烏地阿拉伯或是辛巴威等這些國家我們台灣算很幸運了
但我還是覺得很無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