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1

Ai Wei Wei 艾未未 中國藝術家

08.08.08 China 發

Les JO sont un show de propaqande

奧運是一場國家宣傳秀


image

西元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絕對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因為這夜,首次中國人主辦的奧運,在北京,以空前絕後的華麗炫目開幕式,用盡力氣,迫不及待地向世人宣告:「中國已是強國」這個內心長期的渴望。

我的一位跳機來法國的中國朋友,看這場豪華秀轉播,感動得掉下淚來。我能體會他內心洶湧的波濤,要是我的國家能搞出如此巨大場面,遠走他鄉的我,也會掉下相同的眼淚。何況,這位中國朋友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不得不逃離祖國,對祖國「恨鐵不成鋼,一夜變成鐵金剛」的心情,怎能不激動呢?

不過,我這個小氣的台灣人,看完這場不可思議的盛宴,並未被「張(藝謀)式美學」沖昏頭,覺得這場全球數億人觀看的豔光四射秀,從頭到尾唯一主題是「中國已是強國」。這6個字彷彿亮在一面巨大,不斷滾動的LED跑馬燈上。而那數以千計的表演者,則是那一顆顆小燈點,盡職的在字跑到自己位子時,動作整齊劃一地--亮燈--暗燈,光榮地放棄「個體」,帶著無比使命,盡職點亮,並不斷跑動「中國已是強國」這個民族大目標。

所以,誰說奧運不是政治呢?

在這波北京奧運開幕式熱潮中,有一位中國藝術家的言論,倒是引起我的一些回憶。北京奧運主館「鳥巢」的共同設計者--中國藝術家,也是建築師艾未未,開幕前後不斷地向奧運嗆聲,除了拒絕出席開幕式,並強力批評中國的極權統治,及京奧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的藝術家墮落。

艾未未是中國現代詩代表人物--艾青之子,北京電影學院78級美術系畢業,與電影導演張藝謀、陳凱歌是同學,畢業後曾居住紐約,並畢業於帕森設計學院。回國後成為中國前衛藝術的先驅者,編輯出版的《黑皮書》(1994)、《白皮書》(1995)、《灰皮書》(1997),成為中國紀錄上世紀90年代,世界當代藝術的重要資料。其後藝術活動十分廣泛活躍,領域涉及建築、雕塑、繪畫、傢具、編書、策展等多個方面。

去年六月在德國卡塞爾(Kassel)開幕的文件展Documenta,艾未未大概是最出風頭的藝術家,因為他在這個以格林童話著名的小鎮,創作以1001個物件為單位的作品《童話》(Fairytale).。包括了在他的部落格招募了1001位,來自中國各地的老百姓,拖著1001個制式的旅行箱,集體到卡塞爾看展覽。運了在中國各地收集,1001隻各種不同的老式木椅,散放在各個大小展場,供人休憩、上課、討論、看影片。找了1001張中國民宅舊木門,在主展場外製作成一個巨型雕塑。

德國當代觀念藝術家波依斯(Joseph Beuys),曾在1987年的第7屆文件展上,展出他生前親手栽植的7000顆橡樹,艾未未的這項行動,頗有與之呼應之勢。

一個有趣並值得玩味的小插曲。那年我在卡塞爾主館,看到玻璃窗外艾未未的巨大雕塑,繞過濕濘的泥草地,走進一看,原來是為數龐大的舊木門,傾倒交錯地散疊成一地,細繞賞玩一番,心底覺得它表現對於舊中國,在往新中國快速變遷的時代過程中,平民生活的記憶撞擊,及強迫適應的某種杆格...。

隔日遇見一位賣火柴的中國行為藝術家,她說:「你不知道呀?開幕隔天當地報紙都有報導,艾未未的雕塑被強風吹倒了,中國來的工人們都覺得,這下子臉可丟大了...」。 原來,這些木門應該成放射狀地立著,成為數道「高牆」。「那妳不覺得,如果它們完整有序的立著,反而是一種藝術家對於歷史生活記憶的粗暴剝削嗎?」我說...,妳一言、我一語,最後兩岸達成共識,狂風真幫了艾未未,「高牆」倒下來比較好,除了意義的詮釋,更添加《童話》行為藝術中的偶發性與社會性。

大概藝術家本人也同意,因為從開幕那天開始,傾倒的的作品,就這麼圍上警告危險塑膠繩,原地不動大方地公開展示,直到3個月後的閉幕。

那年夏天,我在這個德國小鎮,撞見好多中國人,吃了好幾頓便宜的中國餐,看了這生中最好看的展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利用下列按鈕收藏這篇文章:

Share/Sav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