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

臉書、噗浪、One & Other

click
最近迷上玩臉書和噗浪,幾週的親身體驗,發現自己到底是低科技的原始人,不適合在這種快速的潮流中翻滾,同樣的消耗時間,還是寧願發發呆、看看書、作點家事、到外頭胡亂逛…比較清閒悠哉,及保持好心情。

不過也得承認,兼具訊息流通和交友的書臉和噗浪,還真的是很厲害,真正實現了「地球是平的」這個概念。臉書是真實人際脈絡的大吸盤,他可以讓你把這輩子認識的朋友,全部吸進專屬於自己的網頁中。噗浪則是虛擬人際關係的聊天室,可以輕易找到臭味相投的朋友,在一格一格的噗文中嘰嘰喳喳。複雜的世界,透過軟體與網路,全部化為平面的電腦螢幕光點。

這在某方面,這也是「民主」的實現,每個人都是自己網頁的主人,在這個地盤,自己決定規則、話題及加入的朋友。所以這兩個玩具都很好玩,但問題是…花時間,尤其對於我這種毫無自制力的人。

尤其最嚴重的是,這種「微網誌」形式,對於我文字能力的侵蝕。微網誌往往是長話短說、短話按表情,那些需要仔細捕捉的「描述」,則沒時間思考及存在。
不過最近看到一個在英國的藝術活動「One & Other」,其精神倒是很「微網誌」:
-------------------------------------------------------------------------------
原文網址

倫敦特法加廣場行動藝術 活人扮雕像 300萬人上網看

2009-08-06 中國時報 【江靜玲/倫敦五日電】
英國當代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刻在倫敦特法加廣場前展出的「One & Other」行動藝術,已吸引全球近三百萬人上網觀看,親自造訪現場的觀眾達六十八萬二千人,成為英國今夏最具話題性的藝術展覽。

以公共雕塑藝術聞名的葛姆雷,此次運用倫敦特法加廣場西北角落的雕像底座,以一百天的時間,邀集英國公眾以廿四小時、每人一小時的接力方式,站在上面,擔任雕像主角。參與者可以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和構想,在這個平台上,展現自我。

這個活動吸引了二萬九二五五人報名,爭取二千四百個機會,包括社會名流和企業大老闆,每個人都想站在這個最初於一八四一年興建完成,原本計畫放置英王威廉四世馬上英姿,後因資金不足無法立像的雕像底座上,想像自己是特法加廣場上的一座「公共雕像」。

配合這項展覽的天空電視藝術台表示,這項從七月六日開始展出的活動,截至這個星期,一個月時間內,已吸引六十八萬二千人前來參觀,上網點擊觀看的人數則達二百九十萬人,每人平均流覽時間為十分十八秒。

對於藝術家和參觀者,這項展覽最刺激的部分,莫過於完全不可預期展演和現場反應。有的人甚至出現上癮現象。現場一位自稱安妮的女士說,過去一個星期,她每天都到現場看一下情況,「有時一天兩、三趟。」。

穿著火紅色嘉年華衣著的莉莎拿著自備的小麥克風站在雕塑台上,呼籲大家捐款給癌症基金會,她的同事們站在台下為她鼓掌。

百萬富翁班寧泰(D Bannatyne)可沒這個運氣。哥拉斯哥發跡的班寧泰為人苛薄,對他不滿的人,逮住這個機會,對著穿著白色西服,站在雕像台上的他叫道:「這個爛雕像,送給我擺在我家廁所裡,我都不要!」

葛姆雷本人則比大眾更好奇興奮,幾乎全天廿四小時盯著網路觀看。這項展出預定到十月十四日為止。
-------------------------------------------------------------------------------
在這個藝術活動中,每個市民在自己的一個小時中,站上自己的舞台發言,觀眾和網友則一旁安靜的觀看,「藝術」去除了階級,成了眾人平等的日常活動,實踐了「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的終極境界。

當然,這並不表示「精緻藝術」的末落,就像「微網誌」無法取代「大河小說」,各有各的特性。但是可以預見,這樣的活動必然成為「民主化」時代,無法抵擋的一股潮流。

而新的藝術形式,勢必也將在這些新工具中產生。

One & Other 現場直播官網

4 則留言:

  1. 微網誌對文字能力的侵蝕....我覺得你描述的真好,最近文字能力因為這些微網誌有慢速退化的趨勢。

    回覆刪除
  2. To Jocelyn :嗯,所以費時費力的網誌還是要寫的,最好也多用筆寫字,人在國外,現在連我的中文字,都退化得厲害。

    我看了妳的網誌,很棒呦!加油。

    回覆刪除
  3. 呵呵,謝謝。我的網誌就是處在一個懶懶的狀態。就是在facebook上看見你的po文。

    回覆刪除
  4. to Jocelyn: 我在公開網路上,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散播藝文及思想,facebook比較「輕盈」,是另一種不同的工具,我也還在適應中。
    妳看我連噗浪都玩了,因為我相信不同媒材,可以創造不同形式,雖然真的是很花時間呀!

    回覆刪除

利用下列按鈕收藏這篇文章:

Share/Sav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