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康寧漢即興 Merce Cunningham

Source 

    Merce Cunningham, 2009  New York. Crédits photo : AP

我討厭2009年的夏天,這個夏天的巴黎有觀光客、沒有劇院,有海灘、沒有陽光,有草地、但是下冰雹,巴黎人都出城度假了、我卻關在屋子,傷心地看著時代的坍塌,先是麥可、再來碧娜、唉!昨天是康寧漢。

雖然地球繞著太陽走的速度沒變,但奇怪我們的時間,卻越走越快,一回家,又一個大師走了,再睡一覺,甚至連人們對他們的記憶,也將被蜂擁襲來的新資訊,排擠在某個難以搜尋,等於遺忘的角落。

舞蹈界的愛因斯坦

過完九十大壽的摩斯‧康寧漢 Merce Cunningham ,不但算是長壽的藝術家,而且出道以來就精力旺盛,廣泛接觸各種形式藝術,他說過自己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著一份好奇心,所以跟他合作的藝術家眾多。首先是他的長期伴侶,觀念作曲家約翰‧凱吉 John Cage,也就是在其前衛的機率觀念影響之下,康寧漢開始與當時美國前衛運動的一批重要藝術家合作。

包括音樂界的實驗音樂家大衛陶德 David Tudor (Cage的長期合作夥伴) 、美國前衛作曲家摩頓‧費德曼 Morton Feldman ,前衛即興作曲家厄爾布朗Earle Brown 。

也有美術界的:普藝術先驅羅伯特‧勞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新達達藝術家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 ,行為及錄像藝術家布魯斯‧紐曼Bruce Nauman。及後來的設計師羅密歐‧吉利Romeo Gigli 及建築師達格利亞布艾Benedetta Tagliabue 等人,甚至連安迪‧沃荷Andy Warhol,,杜象Marcel Duchamp 的作品都曾出現在他的舞台上。

這份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到了晚年,老邁行動不便的他,竟然開始用電腦軟體來編舞,稱他為舞蹈界的愛因斯坦,一點也不為過。

西方機遇 vs 東方陰陽

這種跨界與藝術家合作的方式,完全來自其舞作中心思想「機遇」Chance的觀念,康寧漢認為其舞台上,沒有所謂的「中心」,就算是「舞蹈」作品演出,舞台上的其他元素亦是主角。

所以我們常在其作品中,看到自行發展的無調性隨機音樂、獨立運作變化的舞台雕塑景觀,他甚至要求每一個舞者,不必被他者影響,專注於自己身體的流動,創造自己的中心。那麼,觀眾看到的將是什麼呢?

康寧漢說:「機遇是想像的最大極限」。也就是說,觀眾看到的,完全由不期而遇的藝術元素,碰撞出「可能」或「不可能」的火花。意義的產生,必須由觀眾自行組合完成

這種思維的背後,來自於一戰後,美術界的達達運動發展以來,到二戰戰勝國,美國興起的現代主義運動。簡單地說現代主義美術運動,主張去掉物體「意符」的牽絆,回歸「意指」本身,由純粹的物體本身,去創造形式和意義。

在表演藝術中,康寧漢是此思維,實行的最徹底、並最堅持的大師。我看過一些康寧漢編舞的紀錄片,他專注於動作本身,身體的關節流動、動作組合、舞者呼吸、空間變化,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往往一個動作,反覆重複無數次,毫不疲倦。

康寧漢的編舞思維,也許是恰巧、或許是學習,剛好與東方易經的思想在同一脈絡,這也是其舞作最具革命性的影響。因為在美術運動中,欲去除物質的意義累贅或許可行,但要如何去除人類身體的七情六慾卻不簡單。只讓舞者在舞台上,純粹成為一具會動的軀體,並由此無意義、歸零的活物件再創造意義,卻不是歷代編舞家的想像之域,但是康寧漢做到了,並開創其獨特的美學與內涵,接著影響了全世界。

康寧漢的舞作剛開始在美國並無人欣賞,是舞團到了歐洲演出之後,才開始受世人矚目,世人所驚訝的,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套,從不屬於西方哲學的東方觀念。

接近九十

五月底我應朋友要求,寫下一篇下一季巴黎的劇場演出推薦 看到一齣,就不用跳塞納河了,才推薦10部作品,不到兩個月,就有兩位藝術家先走了(碧娜、康寧漢),手上已經拿到他們新作的門票,但是卻再也看不到他們謝幕的身影,心中真是十分感慨。

我在康寧漢最後的創作《90》Nearly Ninety 是這樣寫的:摩斯康寧漢 90歲的生日大作,全長90分鐘,彷彿生命的每一年,只化為舞台上的一分鐘。成為大師不容易,大師活到90歲還在劇場工作,更是罕見,除了103歲的日本舞踏宗師大野一雄 Kazuo Ohno,還真難想出其他例子。

最後獻上康寧漢在其網站的一段話,最為文章的結尾:「妳要愛舞蹈才能撐下來,因為舞蹈什麼都不給你,沒有手稿可留存,沒有畫作可以掛在牆上、或者博物館裡,沒有詩集可以出版,唯一的存活,只是在演出的瞬間當下,這不是軟弱的人可以走的路。」

共勉之!

Merce Cunningham  首部作品 «Event» 1964

約翰‧凱吉的經典名作《四分三十三秒》

Merce Cunningham《BIPED 》1999

7 則留言:

  1. 可怕的歲月!!! 我們要堅強!!!

    回覆刪除
  2. hello
    我很喜歡你的文字以及欣賞你對各種文化和藝術的涉獵與觀察。可以轉錄你這篇到我的部落格嗎?我在紐約,也記錄我在這看到的表演、展覽和都市的脈動。
    www.wretch.cc/blog/mummyzealot

    mummyzealot

    回覆刪除
  3. 妳好 mummyzealot:
    歡迎文章轉錄,請註明出處即可,
    妳的網誌我也喜歡,
    嗯,好想去紐約玩呦!

    回覆刪除
  4. 謝謝你的啟蒙

    (看了作品《BIPED 》很撼動)
    (關於文章最後以「康寧漢在其網站的一段話」作結,很感動)

    回覆刪除
  5. 回匿名:不客氣! 有空常來。

    回覆刪除
  6. I recently learned there was a collaboration of Cunningham and Radiohead. I don't really like the clip I saw on YouTube, but I appreciated his attempts.

    http://www.newyorker.com/archive/2003/11/03/031103crda_danc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TKe2GYuR2s

    回覆刪除

利用下列按鈕收藏這篇文章:

Share/Sav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