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8

劇場的未來‧破繭而出

-- Impatience - Festival de jeunes compagnies

 Source
             《 Toâ 》  crédit photo : Nicolas Jooubard
其實我最早念的是工專,畢業後原本應該是該到工廠當黑手,不料一頭撞進「小劇場」無法自拔,離開學校那年心想,可以到某個劇團工作嗎?環顧當年的的劇場環境,只有勇猛的學生、及他們畢業後兼差的業餘實驗劇團。真正的職業劇團只有少數幾個,如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等,哪有我夢想的職業「流浪戲班」呀?

好吧!只好硬著頭皮去考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的隔年,我自己組了一個怪異劇團,叫「自律神經@過敏性失調」劇團。這種劇團光聽名字就知道鐵定賠錢,是啦!我都是打工賺錢養劇團,本來有受到國藝會對劇團首次創作的一筆小補助,可是我們這種校長兼工友,還要兼處理那種乾淨紙張、複雜表格、裝腔作勢報告、羞人觀眾進場人數和微少營收金額的行政工作,一塌糊塗到國藝會取消了補助。
我都打什麼工呢?跟當時(and 現在?)的熱血劇場青年一般,到處接Case ,當後台技術人員、舞台演出run show、接劇場電視演員、接導演、接各種商業活動…,有一次服裝秀裝台時,被傾倒的巨大劇場活動升降梯,不偏不倚直擊一身壓扁在地上,要是卡通片的話,接下來會有人吹一口氣,然後我像紙片一般,左右晃動、飄在半空中。
右腳踝韌帶斷裂,柺杖撐了半年,眼看銀行帳戶只剩下4開頭的4位數,硬撐著柺杖爭來一份文字記者工作,好吧!我承認這件事為我開發出了一個新世界,但後來任職的網路藝文雜誌社倒閉,積欠了我4個月薪水,我的銀行戶頭又重回低點。
囉唆講打工的事,只是想說明,其實我能花在創作的時間極少,而這就是台灣青年劇場工作者的一個案例。
回到前天晚上的奧得翁國家劇院舞台,藝術總監-- 奧力維爾.比親自上台為他所策劃的「破繭」青年劇團藝術節 Impatience - Festival de jeunes compagnies 揭開序幕。他說:今日我們劇場工作環境,面臨了巨大危機(註:經濟危機、右派政府不斷縮減預算…),影響最深的是青年劇場工作者,他們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他辦了這個藝術節,並請求觀眾大力支持,這些將是法國劇場「未來希望」的年輕藝術家。他並提醒觀眾,自己就是15年前,參加由國立史特拉斯堡劇院舉辦的「風暴」青年劇團藝術節 Festival Turbulence de Strasbourg ,作品受到肯定支持,一路有機會創作到今天,才能站在這個舞台上,跟大家推薦更年輕的創作者。
這個藝術節是由節目策展人Agnès Troly,在去年一整年,看超過40齣法國各地優秀推薦青年劇團的演出,這些劇團多是第一次,最多只有第2齣戲的經驗,經過委員會評鑑,選出7個劇團,進駐巴黎國家一級劇場,成為此次藝術節的節目。
我看了開幕戲《Toâ 》,只開放1、2樓觀眾席的座位幾乎全滿,進場前門口擠了一堆唧唧喳喳的年輕人,更有一群顯然是劇場常客的資深觀眾。戲的進行勇猛無比,此齣劇本出自法國劇場、電影導演,同時也是劇作家 Sacha Guitry (1885--1957)的同名劇本,到了導演Thomas Jolly 手上,全成了導演意志強烈的劇場。
舞台呈現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鏡框,按喻戲中有戲。故事是一個劇團演戲,出現一位女觀眾要暗殺男主角,結果是兩個舊識的情感糾紛,於是在劇場的虛構故事中,融入生活的真實。如果只是到此,未免太通俗,導演想討論的並不只是故事的虛實,劇情延展出來的重點--劇場到底是什麼?是假戲真作?還是真戲假作?非常有趣。
年輕劇團大膽創意,但稍嫌青澀的演出,還是獲得全場起立的股掌聲,在這座金碧輝煌大劇院,我看得出他們羞澀的謝幕中,內心會有多大的激動。
皆下來還有 6 齣戲要看,主辦單位特別和文化雜誌「電視總纜」合作,將選出「最佳專業品審獎」和「最佳觀眾票選獎」,我一定會去投票,好好選出心中最優劇團。另外偷偷告訴你,7 張學生套票,竟然才賣20歐元。
好啦!這就是法國青年劇場工作者的一個案例。還好我青年已過,才俊沒有,在此牢騷一頓就算了,倒是台灣劇場的未來,到底在哪裡呀?

2 則留言:

  1. 這勾起我的回憶
    拾起鑰匙開啟我的陳年百寶"盒"
    吹吹上頭的灰
    (咳)
    哇~~還有那"陰曬"ㄟ就是那基隆廟東不知哪個廟前廣場
    (驚)
    哇~還有"X梯"耶
    (你跟什麼什麼梯都很有緣)

    撇開玩笑話
    五月份島內的表演藝術雜誌專文介紹蘭陵三十年
    看完感觸很多
    感觸到讓我竟然覺得熱血沸騰
    心情有些悸動

    劇場生態的惡質
    像一缸活在混水中的魚
    大家都只能在等待中
    互食彼此的排泄物

    這些年好像也沒好轉
    活不下去的
    只好另尋出路
    浪費的不只是青春
    更可惜的是曾經被激起的熱情和火花

    政府只會蓋硬體設備
    至於裡面演些啥
    不懂也不管也不在乎

    所以看見一些優質的小團繼續存在
    心裡會特別感動

    你也是啦

    JJ

    回覆刪除
  2. To JJ:蘭陵都30年了,我在那混的時候,也是20年前的事了。那時候的年輕人搞劇團,燃燒的是「理想」。現在年輕人作劇團是創業,在乎的是「票房」。

    可現在誰最有票房,不就是「殺很大」的瑤瑤嗎?

    回覆刪除

利用下列按鈕收藏這篇文章:

Share/Sav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