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無關的,今年4月我在維葉特公園劇場(前身是大巴黎中央屠宰場),看了一場狗芭蕾《Bleib opus #3》,由6隻凶猛但聽話的狼狗,跟10位...老百姓(實在說不出「舞者」這個稱呼,因為真的是10位街坊阿伯、阿叔)。我還蠻喜歡這個舞蹈劇場,後來羅密歐‧卡斯特路西Romeo Castellucci 的《地獄》L'Enfer,剛剛才看完的Boris Charmatz的《病態女舞者》La Danseuse malade中,放狗咬人的戲碼,都難脫受此齣作品的影響。
其中有一段對話,講述該如何抓猴子?其實很簡單,只要在一個被固定的盒子中,挖一個小洞裡頭放香蕉。猴子貪吃會伸手進洞抓香蕉,可是因為洞口小,猴子又不肯放棄手上香蕉,手卡在洞口出不來,於是我們就輕易抓到了猴子。很白癡吧!
接下來更白癡的是話鋒一轉,那該如何抓人類呢?那又更簡單,只要打開電視盒,現代人就會緊盯著螢幕不肯走,於是就被活逮了。
好像還蠻有道理的。
回到正題,在當今這個媒體時代,古老的劇場鏡框,抵擋不住電視、電影甚至是手機的螢幕面版。在上個世紀,電影還翻拍劇場作品,如改編百老匯歌舞劇的《火爆浪子》Grease、《洛基恐怖秀》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酒店》 Cabaret、《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甚至是曹禹的《雷雨》、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到了這個世紀,歌劇改向電影故事取經。
從去年開始,巴黎的歌劇院不約而同,紛紛開始上演電影版歌劇,例如庫斯杜力卡的歌劇《流浪者之歌》2007在巴士底歌劇院、大衛科能堡的歌劇《變蠅人》2008在夏特雷劇院、歌劇《剪刀手愛德華》2008在夏特雷劇院、芭蕾歌劇《天堂的小孩》Les Enfants du Paradis2008在巴黎歌劇院,連《斷臂山》都已經在紐約緊鑼密鼓製作中,看來歌劇界近年來正颳起一陣「電影風」。
可想而知,歌劇的製作規模越來越大、經費越邊越高,但登門的觀眾卻越來越少,於是只好使出渾身解數只為吸引觀眾。前陣子是請電影導演,跨刀導演歌劇,這回變本加厲,乾脆請電影導演改編自己的電影成歌劇。這樣一來跨界合作增加噱頭,二來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一群已看過電影、DVD的廣大基本盤,只要百分之一的舊觀眾回籠,大概就可以場場爆滿了。三來開個玩笑,這叫做回收很環保、舊物再利用,雖然不是真的強尼戴普演的剪刀手,不過舞台遠遠的、造型、燈光一配合,我們都可以輕易認為,舞台上的主角,就是我們腦海中已深深烙下的強尼戴普。
所以說,真正影響著我們現代人的,絕對不是劇場,而是螢幕。
☆格友My Fair Paris的歌劇《變蠅人》評論
巴黎歌劇院近幾年的走向
回覆刪除在Gerard Mortier的領導下
他企圖創新歌劇演出形式的同時
也希望把年輕人帶進歌劇的世界
可惜前幾年他最愛的莫札特魔笛弄砸了
讓整個法國媒體與愛好歌劇者交相指責
我自己也是很不喜歡
http://blog.roodo.com/el1220/archives/5507057.htmerml
Gerard Mortier現已到紐約芭蕾當總監,幾年前的魔笛我就是看劇評不佳,才打消排隊買票念頭。夏特雷劇院的總監Jean-Luc Choplin比前者更希望年輕人聽歌劇,製作了多檔介於音樂劇、歌舞劇及歌劇的「綜藝化」歌劇(引用,不是我說的)。最近一檔《Welcom to the Voice》男主角還請來搖滾歌手 Sting擔任。
回覆刪除另,來賓賣咖啡小姐,妳的連結無效耶!
Mr.68
回覆刪除好一段時間沒進去了
看來越來越誇張了
再給你一次我的連結
http://blog.roodo.com/elmer1220/archives/5507057.html
PS"賣咖啡炭"的說法很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