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8

自拍之後‧寫真感傷

-- 巴黎攝影月 Mois de la Photo

 image        Robert Doisneau,《巴黎之吻》Le Baiser de l'hôtel de ville,Paris,1950

瑞士裔法籍的薩賓娜‧魏斯Sabine Weiss(1924-) 是一個產量豐富,但極為低調的攝影師。她在很年輕時便投入攝影這一行,第一次接觸相機是在12歲,她用零用錢2塊5法郎,買了生平第一台相機。18歲進攝影學校,3年後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工作室,隔年搬到巴黎,22歲時擔任德國攝影大師Willy Maywald的助手,26歲便進入著名的Rapho通訊社當攝影師。

她喜歡拍人像,常用細膩的鏡頭,捕捉世界各地、城市街頭中的人們,以及那個時代的氛圍,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她也為5、60年代的巴黎留下許多令人難忘的黑白影像,跟她同時期攝影師,包括經典照片《巴黎之吻》的Robert Doisneau(1912 - 1994)及Willy Ronis(1910-)。

為什麼要談她呢?話說每年的11月是巴黎攝影月,這個時間晃步巴黎,到處都是攝影展宣傳海報,我看到巴黎14區的攝影展海報,說他們這區有60個攝影展,拜託!巴黎共有20區,那加起來一共會有多少個?真是恐怖!

巴黎歐洲攝影之家也特別為薩賓娜‧魏斯舉辦了一個《半世紀的相片》回顧展,展出了大量她為如Vogue、Match、Life、Time、 Newsweek...等著名雜誌所拍攝的照片,讓世人重新回顧這位神秘的攝影大師。我看到一篇她的有趣訪問,記者問她對年輕攝影師的建議,她的回答令人錯愕:「我建議他們趕緊改行,今日普及的數位相機,人人可輕易拍出好照片...,攝影師這個行業,已經越來越難存活了...」。

顯然是時代進步得太快,今年已經84歲老太太,對攝影的未來很悲觀。

image               Homme dans le brouillard, Paris, 1953, Sabine Weiss

我喜歡「攝影」這個詞的日文稱法「寫真」。望文生義,就是把真實的「畫面」,利用攝影器材,真實地寫在版子上、紙片上,成為「相片」,而從事這門行業的人叫攝影師。可從攝影術發明以來直到今日,攝影師已經無法獨佔「寫真」技法的秘密,攝影技術的數位化與攝影機械的平民普及,今天人人都是攝影師。

從前人們隆重打扮,在布景前慎重留下肖像。現在人手一台最新照相手機、超炫數位相機,無時無刻無地玩「自拍」。拍照在乎的是樂趣,想要的是一種想像情境的抵達,所以相機複製的最好不是「真實」,而是美化虛擬後的「類真實」。

譬如站在艾菲爾鐵塔前的一張照片,放在客廳明顯處,昭告世人我去過的證據,雖然其實只停留了20分鐘,但這張照片讓我覺得一直停在艾菲爾鐵塔前(虛擬擁有的「類真實」)。或者把自己拍的跟傳播媒體上,大量複製的俊男美女很像,代表我也很俊男美女(虛擬地擁有的「類真實」)。雖然「類真實」不等於真實,但起碼可以藉由方便的相機,快要可以接近真實。

所以,既然人人都可以拍照,那攝影師還能玩什麼把戲?

這段時間,我趁熱潮看了不少攝影展,有的拍的很美、有的利用各種炫耀技術、有的紀錄歷史場景,但最打動我的,是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法國攝影師Denis Darzacq。

image                            Denis Darzacq 《Hyper》No.3 , 2007

上面這張照片是Denis Darzacq 2007年的《Hyper》系列的一張,人好像浮在超市冷藏櫃前。初看時不免會問,那是合成的嗎?仔細瞧發現並不是,是利用平視角度,抓住人跳躍在半空中的凝視剎那,可照片看了半天還是很不真實。《Hyper》一系列都是類似這樣,平凡市民飄浮在超市、雜貨店、商場半空中。

《墜落》La Chute 系列 2006 他找了找街舞舞者,浮在巴黎的平民19區街頭上。更早的《在一起》Ensemble 系列1997--2000,他以高角度往下拍巴黎平民區街上的唏嚷人群,人變得很小,地面變得很大,而照片中的人,都在做一些日常的事,照片看起來有點像電玩,彷彿人只是電玩中被設定的虛擬人物。

這就回到我剛剛囉唆談的,照片中的《虛擬》與《真實》。

展場中還有Denis Darzacq其他系列的作品,他1986年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畢業後,就開始以搖滾樂團、郊區居民等城市邊緣人物為題材拍照,譬如2003年的《裸》Nu 系列,則是拍郊區居民走在當地路上,可是沒穿衣服,這回人拍得很大,場景真實得怪異。« Bobigny centre ville »2004記錄他在Bobigny這個巴黎北郊城市,生活一年的紀錄,他跟當地居民交朋友,幫每一個人在他們家門前拍照。2006年前他得到一個機會,到阿爾及利亞跟街舞舞團做紀錄,回巴黎後找舞者創作了《墜落》系列,這系列隔年得到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orld press photo的報導類首獎。

他拍的這些照片,明明是真實的平凡人物,看起來都很像虛擬的電玩或卡通中的角色,2007年《頭盔》Casqués系列,乾脆要這些人戴上自己的摩托車安全帽,每個人都成了星際大戰中的戰士。可這些都市邊緣人物的真實,身體被消費社會KO(擊倒)的真實,人性被物質化的真實,卻得透過《虛擬》的過程,人們才願意認真思考,這是否才是《真實》?

Denis Darzacq官網。有他大部分作品的照片,慢慢看!

8 則留言:

  1. 這應該是我認識的大東佈落格吧!!
    我是在里昂的旻原.
    去年在亞微農.我們認識的
    你的佈落格很棒喔!
    有上巴黎有空的話再出來聊聊吧!
    有來里昂也可以來找我喔!

    回覆刪除
  2. 就是我,旻原,歡迎來我家。
    這個網誌不嫌棄就加減看,我是當心得報告,
    不然我這個散仙,什麼事都記不住的。

    回覆刪除
  3. 真是精彩的展覽數
    台灣可就沒這麼多了
    真好
    不知道這些展覽需收費嗎?

    回覆刪除
  4. 這邊展覽太多,但我的口袋太淺,所以大部分都挑免費、或者不用錢的時段去報到,窮人也有接觸藝術的權力呀!
    文化藝術要是有一天能像水、空氣一般讓人民都有能力享用,那住在這個國家的人,一定都會很快樂。

    回覆刪除
  5. Photo Numeriquue的大行其道
    的確大大顛覆過去的攝影精神與價值
    不過隨著相機畫數與功能不斷的改進
    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
    包括攝影者與收藏者
    都越來越接受並認同其價值

    回覆刪除
  6. 贊成!甚至連攝影的內容也跟著改變。

    回覆刪除
  7. 謝謝你,總是可以從你的部落格中得到很多有趣的新知和想法。每次離開都有種滿足的感覺。

    回覆刪除
  8. 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歡迎常來!
    要是我寫得太無聊,也不吝提醒:喂!Mr.68,看這樣的文章,簡直是浪費我們的時間,還不如躲在被窩睡大覺,拜託你用功一點好嗎?

    回覆刪除

利用下列按鈕收藏這篇文章:

Share/Sav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