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0

身體觀念的小丑秀 Gustavia

image

Mathilde Monnier, La Ribot, Gustavia, 2008. Centre Pompidou © Marc Coudrais

Gustavia是一個女小丑,她要在舞台上表演一場經典滑稽戲(burlesque classique),就是像電影卓別林常演的,跌倒撞到門之類的,以自己動作的笨拙出糗,引發觀眾哈哈大笑的滑稽場面。不過這可不是一般普通的小丑,Gustavia由兩位當代表演藝術界一姐,編舞家Mathilde Monnier、觀念表演藝術家La Ribot共同扮演,舞台上2位舞者身材、體型甚至臉型都相似,但在身體的思考上,各有一片天的觀念藝術家,首次的攜手合作,當然引起我的極大興趣走進劇場。

先說法國編舞家Mathilde Monnier(1959-),現任蒙彼利埃舞蹈中心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montpellier 藝術總監,在她經營之下的蒙彼利埃舞蹈節,已成為法國重要的夏季舞蹈及之一,她是一個精力充沛、產量豐富(83年至今共有43齣創作)、知名度極高的當代編舞家,舞蹈形式自由,觸角、題材廣泛,舞者大都不是所謂的傳統專業舞者,注重從自我出發,尋找自己的身體語彙,或許也跟她的大學心理學背景有關。近年來的作品,大都與各種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跨界合作。我看過幾個她的作品,對於作品的形式題材,及注重的理念舉雙手贊成,但對於內容...,很抱歉!被我列為「有空再看」級的編舞家。這麼說並不是她的舞不好看,而是並無太大突破,看幾次應該夠了。

La Ribot(1962-)出生西班牙馬德里,13歲進入古典舞蹈學校學舞,畢業後到法國求學,與友人組過舞團,解散後成為觀念表演藝術家與獨舞舞者,後來也編舞。2004年我在龐畢度中心看她的「40 Espontaneos」,一群人拿著紙板鋪滿舞台又拿走,衣服亂穿一通又脫掉,從頭到尾一直笑。那時我正驚訝!那個空間侵佔的觀念,與我2001年在敦南誠品作的「路上行舟水晶晶」一模一樣,當然,我只有這一招,能耐只夠台下幫她鼓掌。

image 我在「路上行舟水晶晶2」2002 豆皮文藝咖啡館

第2次是在今年龐畢度中心的「Vidéodanse」,看她的行動表演紀錄片「Treintaycuatro Pièces Distinguées & One Striptease」,整整150分鐘大呼過癮!這是記錄她自1991年到2000年的一系列單人行動演出,她的作品形式輕鬆、內容強烈、並有一種自然的幽默。這次,我大部分是衝著La Ribot買票進場,當然也想看看無處不在(連看戲都撞見)的Mathilde Monnier近況如何?

結果這個不到60分鐘的演出,讓我滿意卻稍嫌不滿足地走出劇場,因為還算熟悉兩人的風格,在這個作品中看出兩個不同思維,但同樣以女性身體為題材的藝術家,首次碰撞出的火花,幾個段落相當精采,開場的滑稽哭泣宣告自己就要死亡;La Ribot拿著長條木板,不斷邊轉身邊不小心敲昏Monnier;Monnier的拳擊獨舞;及最後壓軸,兩人站在上舞台高椅上,Jezz風格的雙人脫口秀,主題是:「女人」,聲音、身體與語言內容的拋接、對撞、混音,構成今日女性主義的詼諧曲,贏得觀眾一片喝采。

不滿足的地方是,雖見多處火花,但缺乏一個整體的思維,兩人特有的風格在作品中有跡可尋,但是卻無突破,頂多是配合對方得很好,我想這對兩位一姐來說,明顯的理由就是:「工作時間太短」。資料上說兩人一起工作3個月,沒說的是兩位大忙人,可能有許多外務纏身。不過我還是極看好這兩位藝術家的未來合作,有相當的作品發展潛力。我竟然也首次發現,舞台上兩個人,竟如此地性感神似。

最後一個題外話,Mathilde Monnier的丈夫是法國編舞家François Verret,La Ribot的老公是英國編舞家Gilles Jobin,在當代舞蹈界都算高知名度,要是來個4人8腳一起出現舞台,那才叫驚天動地的呢。

舞名:Gustavia
時間:2008年10月19日17:00
地點:龐畢度中心表演廳

4 則留言:

  1. 龐畢度推出的當代舞碼
    通常著重在空間的探索與舞者的內在表現
    看懂不太容易
    你真的很厲害
    可以這麼用心的去探討她們之間的歷程與舞"劇"
    實在佩服

    回覆刪除
  2. Coffee Times對龐畢度表演廳所知甚詳,
    我也不是每次都看得懂,
    不過當代藝術,懂不懂好像也不重要,
    懂了也不一定會喜歡.

    回覆刪除
  3. 當代藝術的內容走向越來越太個人化了
    要懂真的蠻難的
    你說的並沒錯
    懂了也不見得喜歡

    還沒跟你說謝謝呢!
    真的非常感謝你願意一起做延伸閱讀的連結
    我個人蠻希望我們在巴黎或法國或歐洲其他國家的人
    能夠把這邊的好訊息好觀點帶回去

    回覆刪除
  4. 對當代藝術的見解,真是一針見血,我比較是憑感覺,
    因為理論的東西都不足以完全解釋藝術,
    當然為了要介紹,難免班門弄斧,盡量避免就是.
    我盡量假設讀者都是amateur,希望大家都看得有趣味,懂不懂到無所謂.
    我非常榮幸能跟妳的優格連結,
    該謝的是我.

    回覆刪除

利用下列按鈕收藏這篇文章:

Share/Save/Bookmark